热映电影海上传奇
海上传奇

海上传奇

上海传奇,I Wish I Knew

影片信息

海上传奇
  • 影视名:海上传奇
  • 状态:更新至1集
  • 演出:赵涛/陈丹青/杨小佛/杜美如/费明仪/张原孙/王童/李家同/张心漪
  • 导演:贾樟柯
  • 年代:2010
  • 地区:中国大陆
  • 归类:纪录片/历史
  • 时长:116分钟(中国大陆
  • 首映:2010-07-02(中国大陆) / 2010-05-16(戛纳电影节)
  • 语言:汉语普通话,上海话,
  • 更新:2024-05-07 05:26
  • 豆瓣:7.4
  • 简要:19世纪中叶,帝国主义打开了古代中国的大门,签订了《南京条约》,上海正式开埠。从此,这片土地上各种传说和悲欢离合交替。近百年后,世界局势动荡,各种力量聚集在魔多,继续谱写着属于这座城市的传奇。镜头前,18位受访者,包括陈丹青、杨小佛(杨杏佛之子)、杜美如(杜月笙之女,讲述了城市和生活。上海、香港和台湾,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血肉漂泊,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切割不断,原因仍然是混乱、混乱、纠缠和无尽的
 在线观看 线路F

更换资源

  • 线路F
7.4
555评分
  • 很差
  • 较差
  • 还行
  • 推荐
  • 力荐
7.40次评分
7.4
555评分
  • 很差
  • 较差
  • 还行
  • 推荐
  • 力荐
7.40次评分
给影片打分《海上传奇》
  • 很差
  • 较差
  • 还行
  • 推荐
  • 力荐
我要打分

观看列表

线路F - 高清HD-720P线路免费在线播放器
 倒序

预告片

截图

  • 海上传奇 图1
  • 海上传奇 图2
  • 海上传奇 图3
  • 海上传奇 图4
  • 海上传奇 图5
  • 海上传奇 图6
  • 海上传奇 图7
  • 海上传奇 图8
  • 海上传奇 图9
  • 海上传奇 图10

简要

 网友收藏生花笔下妙生花世界末日前尽情欣赏。二十部选一部五条人推荐片单Memories——696 Live放过的电影 (1)電影中的電影
19世纪中叶,帝国主义打开了古代中国的大门,签订了《南京条约》,上海正式开埠。从此,这片土地上各种传说和悲欢离合交替。近百年后,世界局势动荡,各种力量聚集在魔多,继续谱写着属于这座城市的传奇。镜头前,18位受访者,包括陈丹青、杨小佛(杨杏佛之子)、杜美如(杜月笙之女,讲述了城市和生活。上海、香港和台湾,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血肉漂泊,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切割不断,原因仍然是混乱、混乱、纠缠和无尽的

影摘

海上传奇:赵涛领衔,人在战争中只能是灰色

贾樟柯,自《小武》以来,一直以纪实影像风格及底层个体叙事构建起贾樟柯电影美学,对于《海上传奇》,其创作起因于贾樟柯受邀上海世博会而拍摄“宣传片”。对于一个城市的历史表达,贾樟柯并没有采用官方的“宏大叙事”而是将历史以“口述”形式具象至个体人物的表达叙事,17位口述历史者分别代表了自近代至当代近百年历史的传奇人物,将历史具象至个人,将宏观扯开成碎片。若仅仅如此,贾樟柯还不足以成为贾樟柯,在传奇的间隙,贾樟柯依然将镜头对准了底层的群众,无论是机车下躲雨的工人

有人把贾樟柯的上一部纪录片《二十四城记》和《海上传奇》相比较,贬前者的“真假混合”的叙事手法而赞这部电影的真实拍摄。在我看来,作为电影,两者都是好的;作为纪录片,只要没有絮絮叨叨的旁白硬把镜头编成一个故事(如《最后的狮王》 The last lion),也是好的,至于纪录片的伦理和导演视角的悖论在哪里,我不想讨论。我喜欢贾樟柯的一点就是无论他的观点多么鲜明,观众总得通过他的镜头和叙事去找背后的东西,而镜头前的东西永远是干净的,冷硬的,不拖泥带水的。中国内地现在的导演中,只有他和顾长卫的电影语言如此,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种表达风格。
片子总是阴郁的,镜头中甚至只有灰度,没有色彩。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建筑,灰蒙蒙的电线。上海与香港,这两座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双生花,在贾樟柯的镜头中水波粼粼,锈迹斑斑。这些锈迹就像那些仿佛是从历史后面走出来的人物一样,随着他们沙哑的发音和破旧留声机般的歌声,将发黄的历史推到了幕前。张原孙的英文舞曲,潘迪华的《永远的微笑》,还有许冠杰的《浪子心声》

《海上传奇》是一部在电脑里存了好久却一直没看的影片,今天看了竟觉得贾科长原来还有着这么蛮值得细品的纪录片。
“老贾”作为一个独立电影人起家的导演,在他的影片中总有着超乎第六代其他导演讲述故事的不一样的视角,或者这就是贾樟柯特有的导演风格,他的电影你总能在镜头前看到最接近真实生活的生活化人物,沉稳安静的画面中总能看到这个时代的众生浮雕,深刻却不做作的主题总是自始至终的贯彻全篇。
《海上传奇》在某些方面和《三峡好人》的叙事结构有些相像,赵涛这个角色介入到故事中来,给原本是一个纪录片式的影片类型赋予了少许的故事性,诚然《三峡好人》的故事性更强一些,两片都有着章回体小说式的结构,在宽泛零散的叙事中构建主题。
不得不说,主角赵涛永远带有着和叙事本体格格不入的间离感,她就像一个过客,匆匆而过,对故事并不起到叙事性的作用,如果把她从两部影片中单独拎出来,故事的完整性并不会受到影响,可就是这种永远一成不变的演技,永远融入不进故事中来的人物形象,可老贾从另一个层面讲却把赵涛塑造的那么独特

本片四分之一是人是物非。陈丹青讲弄堂,正在拆卸中。砖木结构房屋拆出的梁、椽子、檩子在三轮车上运出去。天元小开(张厚孙)讲味精厂、化工厂。正在拆卸中。杨小佛(杨杏佛之子)讲他父亲和宋子文一起逛淮海路,新大厦建设中。劳动模范黄宝妹所在的工厂,已经拆没了。苏州河还在,两岸风景已不同了。
四分之一是人是物是。豫园湖心亭茶楼还在。这才看出安东尼奥尼导演眼光老道,他能看出不变的东西。在玻璃杯里泡茶,该怎么泡还怎么泡。既要讲究生活,也不固执于传统。老底子还在。
四分之一是物是人非。上海还在,可是伤人太深,地道的上海人也得改,不再讲上海话了。讲台湾话、香港话、普通话了。老派的日子,不能过下去了。天翻地覆之后,繁华总被雨打风吹去。老太太唱起旧时的歌,他们那个上海已经在海上了。现在的上海,是世博会的上海、是环球金融中心的上海了。
四分之一是物是人是。好时代来了,有了证券、国债这些消失了四十年的东西,杨百万来了;有了赛车、高额版税这些消失了四十年的东西,韩寒来了。
上海的传奇说到底是市场的传奇、劳动的传奇

今天在路上看到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儿:有一辆光彩无限的宝马跟在某小老百姓的自行车后面猛按喇叭,怨愤地嫌他挡了他的一路飞驰,于是骑自行车的也怒了,随后理所当然就是两人的眼神互掐意淫对手戏然后不了了之。我在笑得岔了气儿的过程中,突然想起贾樟柯来。
老百姓总是痛恨非老百姓,这一点几千年都没什么变化。不过看了今年老贾拍的《海上传奇》,意识到一向叙事独立,且喜好高举反对宏大叙事提倡揭露真性情大旗的贾樟柯,也貌似被卷到这条亘古不变的式子里绕不出来,并乐呵呵地当了一回有话从来不明说的“知识分子”。
从《二十四城记》、《三峡好人》,到《南方都市报》的《我们的十年》,再到那个给他带来风光无限的《黑色早餐》,老贾早已适应了一种类似国际大导演的叫板方式。自嘲“拿着公款搞艺术”的贾樟柯在《海上传奇》里花银子数目再创新高自不必说,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里面那些经官方支持后独出心裁的炒作,已经充分映射了老贾从叛逆到驯顺的电影生涯。于是独立消逝,为世博打广告的意图不言自明

片子最大的问题,或者反过来说导演最'匠心独运'的地方,是他让观众(其实就是我)一直试图揣摩出点叙事逻辑,到最后也没有揣摩出来,回过头想想,发现原来是我多虑了,导演明目张胆的给电影起了英文名啊,就叫'I Wish I Knew'嘛.这种碎片式的,故弄玄虚的零散,不知道是要表达什么,是想说我们的历史本来就浮光掠影,还是这一代人历史意识的断层?
赵涛在片中不仅是鸡肋而且是又一大败笔,完全不知所谓.名人访谈之间穿插着无论是还原的场景或者市民的日常生活,都是完全足够的了,加上这么个画蛇添足的人物,既没有增加趣味也没有增加意蕴.
陈丹青和韩寒一头一尾也有点投机取巧的意味,尤其是韩寒请问他的口述史跟'海上传奇'这四个字有半毛钱关系么?我左思右想也没觉出来,当然了对于葱白韩寒的小盆友们可能有不一样的意味喽.
还有就是影像风格的问题,虽然我特别喜欢整个的画面质感,可是硬生生的用冷色调或者脏兮兮的画质把2010年装饰的像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为了什么呢?

海上传奇:赵涛领衔,人在战争中只能是灰色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cqhxzb.com/555/id-21768.html

豆瓣精选

中国大陆纪录片片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