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一开始只是犹太教的一个神秘教派…该教派最早领导者之一是来自大数的保罗,他认为宇宙的至高神对人并非漠不关心,甚至还化为肉身,为人类的救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这件事应该让全人类都了解。于是有必要将关于耶稣的好事(福音)传到世界各地。”《人类简史》
天主教的神父自告奋勇地前往世界各地散播福音,收罗信众。到了日本,却遇到了阻碍。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生活习俗和信仰。作为一个天主教神父,你要散播福音,那就散播好了;作为一个日本人,或者任何一个地方的人,一定有像根一样的东西存在着。叫做民族性也可以,叫做传统传承也可以。就像华人到了其他国家都会建一座唐人街一样。生活在西方世界,思维也是西方世界的思维,等到年纪大了,总有些人会思寻着自己的根在哪儿。那么,一个人肯定会坚守自己民族的东西,即便是在浸染了更先进或文明的理念以后,仍有人优先坚守。像是梁思成林徽因,在美国学了建筑,知晓国外优秀的建筑风格和先进建筑理念,回国后先考虑的却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古建筑。摸索,学习,模仿,传播。简单一点说,几千年历史的国家…
2016年 電影 Silence-沈默
(觀後感)
<图片1>
片名:Silence-沈默
美國上映:2016年11月29日
香港上映:2017年3月23日
導演:Martin Scorsese (1944-uk)
編劇:Jay Cocks(1944-usa), Martin Scorsese.
演員:Andrew Garfield(1983-usa), Adam Driver(1983-usa), Liam Neeson(1952-uk)
看這電影是為了導演 馬田.史高西斯 (Martin Scorsese)。
電影有很强的宣傳。
最强調是導演花上28年的 執念之作 是 非完成不可的作品。(不過我總覺得就這樣的例子,那28年時間是很抽象…!)
改編自日本1969年同名小說,被公認是二十世紀日本文學的代表作,
演員都是我們熟口熟面的。
我看完的感覺是….
非常疲累。
非常沉悶。
非常長久。(片長160分鐘)
它不是一部燒腦的電影,相反的是不需要腦力,但就是拖得太長。
或許導演覺得這樣才有說服力。
先說一下劇情簡介: -
<图片2>
在17世紀日本開始進入禁教時代。
兩名天主教神父偷渡到日本,調查恩師受迫害宣誓棄教之謎。
在潛藏日本的過程中,目睹了各種信徒,因為宗教而被凌…
关于神迹,三毛曾说,因为我看到了所以相信,但我说不出来。这真是一句极其诚恳的表述。
人们最常坚守的不就是自己看到的和自己愿意接受的么?
在肉身软弱的间隙,在巧合滋生的时机,一个信仰无异于一针强心剂,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讲,任何理论都是合理的。那么任何教义就此出发,也都该立足于减轻弱化个人痛苦。
但实则并不然,因此,对那些以鼓励对他人施以痛苦来作为满足个人超脱意愿为行动指南的,或是出现理论本身成为痛苦“根源”的时候,是否就意味着它们不再值得我们死扛?$#
看新闻,说马丁·斯科塞斯用了23年去寻找完美地拍摄《沉默》这部小说的方法,2016年底,他终于把电影拍了出来。
大导演如此踌躇或许是因为一个魔咒:一流的小说很难拍成一流的电影,二流的小说反而容易被演绎成伟大的作品。科波拉当时接手《教父》这部畅销小说时可是非常不情愿的。
远藤周作在战后写的《沉默》是一部伟大的小说,甚至被誉为20世纪日本文学的最高峰。它是一部“大”小说,讲述了日本17世纪禁基督教的故事,在日本私小说的传统下,这种直面宏大问题的题材很少见。
1549年
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的电影《沉默》改编自日本作家远藤周作的同名小说,截至此刻,本片在烂番茄网站上的好评率为83%,在Metascore的评分为79,在imdb上的评分为7.7,和他上一部宗教题材的电影《基督最后的诱惑》在这三个网站上的积分基本持平。
在上映之前,《沉默》被视为2016岁末颁奖季的热门电影之一,但电影在美国本土上映之后,并未能引起舆论的足够重视,也未能在一系列奖项提名中取得惊人建树,但这并不能掩盖电影《沉默》是一部杰作的事实。
对于《沉默》最多的批评来自于电影温吞的节奏,个人认为这种指责是不妥的。电影其实在推进过程中保持了一个极为稳定且有效的节奏安排。160分钟的长度毫不拖延,电影相当考究的用激励事件促进故事逻辑化的递进,这比筱田正浩版本散点式,片段化的叙述其实更接近电影的表达方式。故事的贯穿始终的明线是罗德里格兹和加佩神父远赴日本寻找失踪的费莱拉神父,暗线则是主人公罗德里格兹个人对待信仰方式的变化。虽然旁白贯穿始终,但从来没有作为干扰或代替镜头语言叙事的形式出现过。
在主干线之外,电影用丰富的激…
沉默可作很多解,哪种我都不满意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cqhxzb.com/555/id-74952.html